与杨文龙相识,是湖州市科协院士办主任丁宏的多次力荐。他说:“给你介绍一位企业家,你去了就有收获。”电话那头,丁宏给了我一个“猜想”。
杨文龙早年在杭州纺织企业学艺,几年后去南方经营纺织品,2000年回乡创办一家纺织企业。2009年,收购了一家台资企业。10年创新,让他创办的浙江盛发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成为一家集纺织、印染、家纺等为一体的民营纺织企业,年产值过5亿,持续保持30%的高增长率。
一天长谈,让我“猜想”——杨文龙“要比同行领先一步”的创新理念,究竟对企业发展将会带来多大空间?
把布作为“人”来研究、研发,杨文龙恐怕是纺织产业中的第一人。他说,“开发布,首先要认识布。只有把布当作一个人来研究,布的研发才会有生命。”
在杨文龙看来,布是“活”的,能阻燃、防水、防霉、抗静电……为此,他不仅走进书籍,走向科学,走到国外,不断认识布,掌握布,研究布,还在企业内成立了科技研发中心,由院士、博导和专家为主形成团队,先后研发了系列阻燃防水及纳米功能性面料等新产品,其中一款军用面料一个订单就销了50万米。
“我们家纺的研发思路是先进文化与先进科学的结合,进行差别化创新。”杨文龙说,“比如调温家纺,要有工业创意设计,要有纤维补充调节温度功能、智能凝胶、中罕纤维储液功能等;比如地毯布,要有声学、光学和美学……”
为创新,杨文龙毫不吝惜投入。他投资1.5亿元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人才,开发新型面料和印染技术;为创新,杨文龙投资6000万元引进德国特恩气流雾化染色机等先进设备,投资1200万元建设企业废水处理回收站……
为创新,杨文龙善于向国外学习先进技术。每年一次的法兰克福纺织面料展成为他的重要之行。他说:“品牌面料每米能卖到几百甚至上千元,我们希望以后也能达到这样的水平。”
“创新,是解决今天的问题;创造,是为了明天的目标。”杨文龙说,“我要创新,就找专家,与上海东华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要创造,就找姚穆院士,建立院士工作站,这是我们企业创新战略的两条路线。”
在长兴县举行的一次活动中,杨文龙认识了纺织面料专家姚穆院士。2013年4月,在长兴县科协的服务和帮助下,企业成立了“盛发院士专家工作站”。
杨文龙说:“院士工作站是体系,要将科技体制改革与企业体制机制创新结合起来做,作为企业的创新体系来做。企业要处理好院士工作站与企业、科技、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把院士工作站当作一个体系来运作,企业得到的不仅仅是科技资源,更是一种调配和运作创新资源的一种能力和智慧。
为此,企业在政策与激励机制上给予最大的支持。设立了工作站办公室,姚穆院士任站长,负责研发与创造;杨文龙任副站长,职责是顶层设计、统筹资源,下有企业技术中心配合院士工作站。同时,企业为加强与院士工作站的紧密合作,正在谋划实施人才交流与导师制度。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双方合作研发成功多款纺织新材料产品,其防水、抗菌等功能性面料指标达到欧盟标准,已拥有20多项专利。杨文龙说,“我们的面料可全天候防红外线,可屏蔽红外、防雷达波等,“多效合一”多功能产品全国就我们一家能独有。”
今年5月12日,杨文龙又专程前往西安工程大学,在姚穆院士实验室,俩人长谈国际前沿科技新趋势下的企业纺织创新战略的对策。高端智力引领高端制造,大幕才刚刚拉开……
“建站后我自我加压,我要变,要裂变。”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企业的裂变要有推动力,我们要把院士工作站作为一个支点,撬动企业发展,倒逼企业自主创新。同时,企业创新也要倒逼院士工作站创新发展。”
为此,他提出了从学习开始的要求。在盛发企业的展厅里,挂着一条横幅:学习就是竞争力,超越强者。同时,企业加强人才团队建设,以引进的副总经理顾浩高工为带头人的企业研发团队已吹响新一轮创新集结号。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浙江盛发”却生产火爆,“我们企业没有淡季,”杨文龙说,“我每天面对的都是新的领域、新的产品和新的市场……”
“杨文龙猜想”,其实,正是对企业自主创新和科学发展的一种解读。而正是无数个企业家留给我们的创新“猜想”,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才能如此多娇。
米乐m6小罗在线登录 上一篇:产业规模超过12万亿元 工业互联网带来生产新景象 下一篇:中国发布丨黄立代表谈红外热成像领域研究:打破技术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