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下午,深泽乡仰头村综合楼旁的文化长廊内,20多名村民正聚在一起织带。大家一边织带,一边相互交流经验,其乐融融,还吸引了不少其他村民前来观看。
织带作为一项流传已久的民间技艺,对于深泽一带的四五十岁以上的女性村民来说并不陌生,不少人还在自己出嫁的时候收到过来自母亲赠与的织带作为嫁妆。鸳鸯梅花带、吉祥字带、十二生肖带、蝴蝶双飞带,都体现了长辈们对晚辈的祝福。但发展到今天,赠送织带作为嫁妆的习俗和织带技艺都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为了防止其消亡,县农办发动了仰头村村民开展手工织带技艺培训。培训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由掌握织带技艺的村民指导其他村民进行学习。到目前为止,培训活动已经开展了两期,第一期于今年7月份开展,第二期于9月份开展,有近九十位女性村民参与到其中。
在长廊里面的一个架子上,展示了十多条精美织带,有十二生肖、福禄寿喜、梅兰竹菊“四君子”等各种图案。其中两条织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字样的带子特别吸引眼球。“一般式样的带子花3天左右就能织成,但这样的字带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织起来也慢。”马菊芳介绍说,“这两根带子就是由3位村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共同完成的。”
马菊芳是村里的党支部委员,同时也是村里四位织带“老师”之一。十岁时,她跟着母亲学会了织带技艺,虽然时隔多年,但技艺始终没忘。今年,她的孙女出生了,给孙女束腰所用的织带就是她自己编织的。“小孩子身体比较柔软,抱的时候不方便,而用织带给他们束腰之后,只要抱在硬梆梆的织带上就可以了,很实用。”她说。
为了让更多人知道织带,马菊芳花了不少心思。她是村里的来料加工经纪人,在淘宝上开着一个店铺,自从活动开展以来,她就将织带放到了店铺里销售。虽然到目前为止,销售情况不太乐观,但她对此毫不在意。她觉得,反正大家聚在一起学习本来就是为了将这一项技艺代代相传下去,经济效益并不是主要目的。“织带是上一辈留下来的,体现了一种乡愁,一种儿时的记忆。而如今,许多年轻一辈的人却不知道,甚至连我妹妹都已经不会了。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将它发扬传承下去。”不久后,马菊芳将作为县里的来料加工经纪人代表到义乌参加交流展示,她准备把织带带过去亮亮相。
今年32岁的葛秀红是所有学习织带的村民村民中年纪最小的一位。从白云山村嫁到仰头村的她,之前从没接触过织带,但在婆婆的带动下,她却深深喜欢上了这一项技艺。虽然作为第二期学员的她学习织带还不到一个月,但她平常有空的时候就自己在家练习,现在已经基本掌握了技巧。当天下午,她正忙着编织一条梅花带。一些上了年纪的阿婆也积极参与,她们中的许多人本身文化程度不高,字都写不好,但却能把别人写的字准确无误地织在带子上。
如今,织带已经成为了仰头村妇女们最大的生活乐趣。农闲时或者下雨天,学习织带的村民们就会聚集在一起织带,相互交流经验。
米乐m6小罗在线登录 上一篇:新世纪印染不断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下一篇:印染织带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